李零等著《了不起的文明現場》出版(附購買鏈接)
哪些考古发现推翻了人们的历史认知?
中读黑板报 今天
海昏侯墓出土文物
再比如,根据《史记》的记载,“始皇初即位,穿治骊山”,意思是秦始皇13岁当上秦王,便开始修建陵墓;筑陵一直到他去世后的两年才结束,因此秦始皇修陵的时长看上去持续了将近40年。
但是通过考古的发掘和研究,对比修陵人的籍贯等关键信息,发现其实秦始皇陵的修建可能是个短期行为。
了解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史书文献也是主要的信息来源,不过即便权威如史料,也逃不过这样的弊端:
史书往往由胜利者书写,其中难以避免撰述者的个人成见。
最近几年,“考古学”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:
风靡网络的博物馆中的“国家宝藏”,不少出自考古学家的手铲之下;
三星堆、敦煌、金字塔等考古遗址,登上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推荐列表;
曹操墓、隋炀帝墓、海昏侯墓等一批惊世考古大发现接连横空出世,夺尽世人好奇的眼球。
历史,因为考古学,让你得以触手可及。
中读爆款音频课同名书来了!
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十大考古文明现场
1
良渚遗址
生活在距今约五千年的良渚人(今浙江杭州),不仅佩戴玉饰,用高级的漆器,杯子上还涂着红漆或刻着花纹,精致程度令人咋舌,非现代人臆想的落后和原始。
2
长安城
久负盛名的国际大都市“长安城”,面积足有84平方公里,皇城、宫城再加上外郭城,体量是清朝北京城的1.4倍之多,而根据考古得来的实物佐证,其夜市之繁华,更体现中西文明之交融。
3
“南海一号”
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南宋古沉船“南海一号”,则如时间胶囊一般,考古得来的文物遗骸,无一不诉说着那个年代海上贸易与船员衣食住行的各种秘密。
一线考古队长讲述发掘现场
十位一线考古队长,为我们揭开考古面纱,探索十处文明现场,解破文明密码。
镇守敦煌半个世纪之久的考古学者樊锦诗曾说:“初到敦煌,工作之余感到非常寂寞,夜深人静的时候,万籁无声,只听到九层楼的铁马叮当,连缝补衣服的针掉到地下的声音都听得那样真切,这种时候往往就非常想家、想孩子。”
在小河墓地做研究的伊弟利斯更是坦言辛苦和用水的宝贵:“基本上下工后,最多放一盆水公用,大家稍微洗个脸,都是很奢侈的。一般会定期发一桶湿纸,每天擦一擦就行了。后来因为风沙实在大,只能每天给一缸子水刷个牙,更多的水要用来保证饮食。”
在这本书的制作过程中,主讲秦帝国一讲的段清波老师,一直在接受治疗;接到线下讲座邀约,身体虚弱却也欣然前往,没有等到这本书的面世,在2019年10月于西安逝世。
段清波老师生前曾说过这样:“考古是我生命中的光”,如今我们希望,《了不起的文明现场》可以把这束光照进更多人的心里,变成我们所有人生命里的一道光。
历时三年,中读×三联书店团队精心打磨
三联粉丝专属福利
扫描二维码订购
图书目录
▼ 点击阅读原文,订购《了不起的文明现场》